企业薪酬制度:员工工资是否应该公开?
作者:蜜职 日期:2018-09-26 浏览:
工资需要公开吗?如今,薪资在人才市场中不仅是求职者最关心的问题,也是企业最敏感、顾虑最多的问题。是否应该公开薪酬,公开新酬对求职者和企业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
如果企业对任职资格没有明确的要求,薪水也没有谱,谈成什么样是什么样,只能说明这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不高。
一些部门与单位为了回避薪酬差距增大所引起的心理承受力下降问题,采取了薪酬内外保密的做法。有的规定员工不得打听别人的薪酬,有的告诫员工不得在内部或外部公开各自的薪酬。宣布一经查实,违犯规定者要受到下岗等处理。个人若是把自身收入作为隐私看待,那是他的权利。但薪酬保密作为单位的一项制度性规定,就要权衡它的利弊。
实践证明,薪酬保密在内外部所产生的影响,常会被认为在“暗箱操作”,更易诱发员工对薪酬制度是否公平合理的疑虑。
薪酬是与员工利益最直接相关的、员工最能感受到公平与否的问题,如果企业在这个问题上处理不当,不是打击一两个员工积极性的问题,而是影响企业形象、企业文化的深层次问题。
任何老板都希望用最低的薪酬吸引最有能力的合适员工,员工则都希望得到最高的薪酬以体现自身的价值。劳资双方永远存在着这样一对矛盾:老板和员工都认为自己在薪酬方面吃了亏。矛盾引发的结果是,老板对员工特别是高薪员工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最终采取“减员增效”措施;而员工对老板提高待遇的期望值同样也越来越高,由此产生永无止境的“人才大流动”。
公开薪酬制度是必要的,但也要看到,许多工作的绩效在短期内不能看到,或者很难量化,还由于体制、地区、环境条件及工作性质等因素,不宜把某些岗位的薪酬公开,这种不公开是可以理解的,不等于不公平不合理。但为掩盖不合理的薪酬差距或灰色收入,那就另当别论。应该说,在大范围内,薪酬保密是绝少数;在小范围内,薪酬保密只限于个别岗位。而作为一种制度,薪酬的等级体系、岗位差距以及操作程序都以公开为准则。公众拥有知情权的地方,腐败或不公正不合理的事物就能够失去生长的土壤。
广州有位业内人士谈到薪酬公开时说,有些企业声称是论才给钱,有才钱多,没才钱少。这句话貌似合理,其实不然。从科学的角度说每个职位都应当有明确的职责和任职资格,因而有明确的人才招聘价格。
其实,人才竞争手段不止薪酬一个方面,否则就很难解释为什么国外企业招聘时都会将薪水写得一清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