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峰的观点正确吗:中国学生最缺职业规划

作者:蜜职 日期:2024-02-01 浏览:
张雪峰是一位备受关注的教育家和演说家,他以其独特的观点和见解在学生中赢得了广泛的影响。
张雪峰的这句话是在提醒我们职业规划的重要性。不错,推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至少要提前到高中阶段,因为高中毕业作为人生的一个分水岭,如果在选择大学专业时“抓瞎”,而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的专业,不仅不利于学生的个人未来发展,还会浪费社会教育资源。

张雪峰的观点正确吗:中国学生最缺职业规划
目前,我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自我认知不明晰:很多学生在高考选专业时,就是听父母、老师,或者随便乱选一个,等到大学快毕业时,也不清楚自己适合什么、喜欢什么、能做什么……因为草草选择不适合的专业,又草草选择不适合的职业,整个职业生涯都陷入漫长的迷茫和焦虑中。良好的自我认知能够帮助个体明辨自身优势和劣势,据此理性选择适合的专业或职业,可避免生涯抉择的困惑性与盲目性。
对升学和就业缺乏科学认知:无论升学或就业,都需要对个人的职业发展方向做出判断,即选择哪个大学和专业、从事何种职业。对升学的认知,多数学生无明确的目标导向,升学动机偏向于追逐潮流,盲从性、依从性比较明显,这种状况极易导致未来专业与自身特质不匹配,不利于大学的专业学习;对就业的认知,多数学生看好的是工作声望、环境舒适、薪资待遇等,忽视了对职业发展至关重要的“性格”、“特长能力”等因素。
职业生涯规划知识了解不全面:多数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知识了解不够全面,致使很难进行自我规划,因为不能进行自我认知以及职业世界的认知,就难以判断自身适合哪种职业;不了解职业测评、人职匹配的原理和方法,就无法运用科学的工具对职业生涯目标做出决断;因为不熟知职业咨询,当遇到生涯发展困惑或心理障碍时则会无所适从,对职业前景茫然。
职业生涯教育缺失:即使某些高中或大学开设了职业规划的相关课程,但校园里的知识往往脱离现实。主要是因为多数高校的职业生涯课程的老师均没有对应的专业背景,没有经过规范的、具有资质的认证机构的课程学习,更重要的是没有职场经验,主要凭自己的粗浅的认知给学生上课,更难说专业的辅导。
对于学生而言,做好职业规划能够提升学习主动性,进而提高成绩,优势可以一直延续到职场。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做定期去做一次职业规划咨询就像定期体检一样平常,而在国内,职业规划行业正在兴起,越来越被接受应用于高考、求职、职场等领域。截止至今,蜜职已帮助近万人解决不同时期的职业困惑。TA们中有高中面临选科、志愿填报的高中生,有刚出大学校门求职的大学生,也有职场中打拼多年的职场老人……
首页
电话
短信
联系